研討會︱如何通過口述歷史來探尋上海的城市精神?:娛樂城app下載送現金

時間:2023-12-11 10:38:49 作者:娛樂城app下載送現金 熱度:娛樂城app下載送現金
娛樂城app下載送現金描述::原標題:研討會︱如何通過口述歷史來探尋上海的城市精神? 2019年11月14日,“口述歷史與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市文史館口述歷史叢書研討會”在上海市政協召開,此次會議為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十三屆學術活動月系列活動之一,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與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主辦。近日,《阮儀三口述歷史》由上海書店出版社正式出版,這也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口述歷史叢書”4年內連續推出的第18種口述歷史專著。 研討會現場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建館于1953年,館員從事的行業遍及文化歷史、金石書畫、新聞出版、教育學術、戲劇電影、醫學體育等多個領域,他們多為專業翹楚乃至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之士。為了保存歷史記憶,發掘這一群體本身特有的故事,推動口述歷史研究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著名歷史學家姜義華和熊月之擔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即聘請滬上學有專長的十位文史學者擔任特聘研究員,啟動《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口述歷史叢書》編撰項目。從2015年10月由上海書店出版社推出第一輯以來,基本保持每年一輯、每輯4-5種新書的頻率,目前已經面世的四輯18種。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口述歷史叢書18位口述者中,或為名門之后,如楊杏佛哲嗣楊小佛、豐子愷之女豐一吟、小校經閣主人劉晦之之孫劉耋齡、杜月笙之子杜維善;或為學界翹楚,如鄧偉志、陳絳、鄒逸麟、姜義華、林丙義、阮儀三;或為藝壇名家如顏梅華、汪觀清、胡振郎、吳彤章、高云龍,還有一代名伶童祥苓、資深影人沈寂和宗教領袖曹圣潔。他們斑斕多彩的人生經歷,加之撰稿人本身的學養,使得叢書內容既有史料價值,又兼具可讀性。 在研討會上,各路名家和學者競相發言,既有對本套叢書編撰過程的介紹,也有對其意義、價值的評估,還有對未來選題和撰寫工作的意見與建議,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擇其精要,以饗讀者。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沈飛德首先發言,他對文史館的文史資料工作做了介紹和回顧。1953年6月,文史館成立,其中一項基本的工作,就是要請老先生們撰寫回憶錄。上海文史館庫存有將近3000人的回憶,目前出版的僅僅是一小部分。沈飛德表示,口述歷史為近現代和當代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有著檔案文獻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文史館薈萃了社會各界的名流,館員們閱歷豐富,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很多年長的館員都經歷了抗戰、解放戰爭和新中國的各個時期,他們的記憶是民族記憶的組成部分,喚醒并搶救他們的記憶,是文史館重要的使命。 原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長沈祖煒隨后發言,他認為,口述工作一定要堅持“親歷、親見、親聞”的原則,對于口述回憶的編撰,第一要選對口述者,也要選對寫作者。他以著名京劇演員童祥苓先生的回憶錄為例:童先生是京劇大師,所思所想很多都和京劇相關,聊天中有很多都是京劇術語,這就要求寫作者對于京劇有足夠的了解。作為撰稿人的馮紹霆恰好是京劇票友,因此與童先生的溝通十分順暢,寫出來的文字也充分保留了童先生的語言風格。第二,如何把握實事求是與政治方向的統一。第三,既要突出個人經歷,但也不能完全變成一個人的學術或是藝術自傳。口述歷史不是樹碑立傳,而是記錄大時代下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感受。比如說把口述者的長篇論文都放到書里,這就是不合適的,一定要從個人經歷里反映出時代變遷。 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先生和建筑保護專家阮儀三先生作為口述者,也先后發言,二人均認為文史館編撰的這套口述回憶,對各自的人生有很好的回顧,可以通過他們的人生看到時代的變遷,各自領域里的今昔對比等等。 上海市檔案館副館長邢建榕先生認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口述歷史叢書》有四點特色值得一提:首先是原創性,絕大多數的口述者,之前并沒有關于他們的相關傳記和回憶錄;第二是規模性,該系列一共18本,后面還有2本要出,已經形成一個規模效應;第三是文化性,文史館都是文化老人,對于我們去理解整個新中國的文藝事業,很有幫助;第四是史料性,口述回憶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活生生的史料,比檔案文獻更生動,細節也更多。 邢建榕談到,口述史作為一項專門的史學技藝,對寫作者來說,首先要在交談中對口述者有一定的引導;其次要具備相關領域的知識,能看出哪些是口述者的記憶或表述錯誤并予以糾正;最后還要能夠對口述者未曾談到,但相關的內容予以補充。邢建榕以《杜維善口述回憶》為例,其中提到杜月笙曾經資助《西行漫記》的出版,并在書上敲章贈送給諸多好友。但邢建榕以自己掌握的資料來判斷,認為這似乎并無可能。 邢建榕還特別強調,做口述歷史,不光要動筆,更要動腳,一定要盡可能地去實地考察,否則細節也很容易出紕漏。比如他帶過的一些學生,寫上海的銀行,因為并沒有到原址參觀過,一寫出來就是“金碧輝煌,富麗堂皇”這樣的表述,根本無法讓讀者也有身臨其境之感。 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對本套叢書的出版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本套叢書非常好地體現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是關于上海不可多得的文史資料。同時選題豐富,涵蓋的行業也很廣泛。蘇智良表示,文史館過去書畫大家特別多,但如果只是寫書畫大家,那就不能反映時代的全貌。蘇智良特別提到了阮儀三先生的口述,阮先生為古建筑的保護傾注了畢生心血,而如今古街、古鎮、古村還在加速地消失,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阮儀三先生的回憶,對于當下的古建筑保護,想必有極大的啟發。 蘇智良也對叢書今后的編輯工作提了一些建議,首先是在選擇口述者的過程中,應該更加做到好中選優。其次是可以做一些注釋,比如某段回憶,是否符合或者與相應的檔案資料相沖突,適當加一些編者注,也可以讓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去探索。最后一點是語言風格,口述歷史一定要有趣味性和可讀性,如果寫成論文的體例,那就索然無味了。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章清教授表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口述歷史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這一套叢書。但最后的成果,其實是很小的一部分,只是這項工作的冰山一角。無論是被訪談者還是訪談者,事先都需要做大量的準備,比如顧維鈞的回憶錄,事實上為了這項工作留下來的資料有幾十箱,可以看出圍繞口述所做的準備工作是大量的。對于這些最終沒有被收錄在書里的相關資料,比如被訪者的日記、書信等等,能否妥善地保存下來,做成一個數據庫,方便后人再去整理和編輯,這也是他個人的一個期望。 上海書店出版社社長齊書深對該系列叢書的編輯和出版情況作了介紹。他指出,上海文史館口述歷史叢書策劃伊始,即恪守口述歷史征集途徑和開展過程的規范性。凡列選書目,皆由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先根據相關原則選取訪談對象。征得同意后,由中心約聘的撰稿人擬定采訪提綱,經中心審議和口述者認同后付諸實施。訪談結束后,由撰稿人在文字筆錄上對比錄音、影像,隨后才整理成文,最終由口述者本人修訂定稿,因此叢書獨特的史料價值得到業界高度認可。 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祝君波先生最后對以上發言做了小結。他認為,個人史最重要的是要寫出時代,寫個體的奮斗史意義不大。一定要折射出歷史大背景,個人奮斗是一條線,以個人在特殊年代為什么做這個事情那個事情,這是要回答的問題。比如童祥苓先生的口述,有的涉及到民國,寫了民國時代的戲班子是什么樣的,新中國改造以后的戲班子怎么樣,改革開放以后的戲班子怎么樣,還有段時間讓個人承包這個京劇院,像農民承包土地一樣,一下子就把時代性寫出來了。 口述回憶中新史料的披露,也很重要,比如杜維善的口述回憶里,談到戴笠怎么死的,之前一直有一種說法是蔣介石殺的,他從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徹底否定了這種可能性。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研討會︱如何通過口述歷史來探尋上海的城市精神?-娛樂城app下載送現金】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