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很遺憾,我們正在和“偉大的電影”漸行漸遠:全台最好玩的娛樂城

時間:2023-12-10 19:39:30 作者:全台最好玩的娛樂城 熱度:全台最好玩的娛樂城
全台最好玩的娛樂城描述::原標題:很遺憾,我們正在和“偉大的電影”漸行漸遠 “一些影迷把內地上映的《海上鋼琴師》看作一部偉大的電影還算說得過去,但真要將《小丑》也劃入到偉大電影,這多少就有點開玩笑了。” 很多資深的影評人這幾天都在慨嘆。 仔細一想,似乎最近二十年,無論是中國、北美、歐洲,日本,甚至包括被很多人吹爆的印度和韓國,能夠配得上偉大電影的少之又少,電影似乎已經開始真正意義上進入純粹追求市場效益的階段。 中國著名演員陳道明曾經略顯嚴厲的說過,“中國在1976年之后,就不存在好看電影了。”不謀而同的是,一位美國影評人也曾經說過,“在2000年后的好萊塢便很少有佳片出現。” 是的,真的很遺憾,我們正在和“偉大的電影”漸行漸遠。 沒有戰爭、民運、改革和大師,文學下行,電影藝術性衰敗 好的文藝作品都是產生于戰爭和政治運動之后!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交替的年代,除了是電影誕生的時期,也恰好是世界范圍內民運的高峰期,這個階段世界思潮涌動,世界各國的改革不斷,同時也是大師輩出的時期,文學和藝術大師,不是在參與戰爭,就是在用筆來參與民運。 ▲《他們已經不再變老》修復對比劇照 日前在內地藝聯院線上映了一部關于一戰紀錄片,他便是由著名導演彼特杰克遜指導的《他們已不再變老》,不過從傳統的教育來看,一戰注定是完全錯誤,他也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陰謀。 但值得讓大家玩味的,從一戰戰壕中走出的托爾金,日后寫成了偉大的作品《指環王》,和托爾金一樣,參與過一戰的偉大作家有我們更為熟悉的海明威,在十九世紀末出生很多歐美(當然包括中國)作家,幾乎都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 戰爭在他們的心理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同時戰爭勢必會帶來新的秩序,也會帶來全新的格局,他對于參與者、經歷者都有常人無法想象的改變。 ▲《戰艦波將金號》中著名的敖德薩階梯 這些因素也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世界電影優秀素材的來源,電影歷史上也不乏關于戰爭題材偉大影片,這其中自然以《戰艦波將金號》最為著名。 現階段世界范圍內雖然摩擦不斷、紛爭不斷,但大的沖突和戰爭已經消失,我們當然是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但又不得不承認,缺少了戰爭的刺激,文藝創作其實已經陷入了一個相當長時間的低谷。 從2000年后的奧斯卡來看,僅有一部戰爭題材影片《拆彈部隊》成為了最佳影片,他也恰好戰勝了“不可一世”的《阿凡達》,票房成績更成功的《美國狙擊手》距離成為偉大的電影還是有不小的距離。 ▲《聚焦》獲得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 好在于在2015年出品的《聚焦》成為了近些年以來難得的一部佳片,能夠反映如此尖銳的社會話題,在目前的北美電影其實已經非常罕見。 供需雙方的藝術追求降低,快銷品屬性增加,偉大電影不被尊重 有什么樣的需求,就有什么樣的供給。 這其實是商品社會的屬性,不得不承認,目前大部分的電影,他們最初的目的已經和電影本身關系不大,直白沖著經濟利益而去。 ▲羅杰·埃伯特(1942年6月18日-2013年4月4日) 美國已故的著名影評人羅杰·埃伯特(Roger Ebert)從1994年開始撰寫著名的著作《偉大的電影》,他曾經在2000年時便表示當今的電影已經變得太過商業化,還好他沒有看到《復仇者聯盟4》票房登上全球冠軍的寶座。 在他和他的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當他提出要和大家一起觀看經典影片《迷魂記》之時,更多的學生則是希望觀看《搏擊俱樂部》(1999年大衛芬奇導演)。 有趣的情況再一次出現,僅就這兩部影片而言,《搏擊俱樂部》無論是豆瓣(暨內地影迷)還是在IMDB(暨外國普通觀眾)上,他們的評價和好感都要大大的強于《迷魂記》,他也的確可以被稱為偉大的電影。 羅杰·埃伯特坦言,相比而言他仍然更喜歡《迷魂記》,這是在他同一階段看兩部影片,并在一周內認真看《搏擊俱樂部》作出的判斷。羅杰一針見血的指出,當下觀眾已經深陷音響和動作效果包圍之中,電影的鏡頭也變得越來越短,聲音越來越震撼,特效已經搶了電影的主體和表演風頭。 是不是像極了現在的漫威和大多數國產電影的作風? ▲《迷魂記》阿爾弗雷德·西區柯克 如果再用今時今日的影片去和《搏擊俱樂部》對比,毫無疑問當下幾乎所有的影片又無法和他相媲美,雖然《搏擊俱樂部》也是一部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影片,相比《迷魂記》他又具備了強烈的商業野心,這種對比和今天影片再與他對比是一樣的。 現在的觀眾還會去認認真真看一些經典影片嗎?現在的編導演還有耐心去制作一部經典嗎?現在的電影公司還真有精力去拍攝一部“可能不賺錢”的片子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誰也不會去承擔這個風險,誰也不會把時間和經歷耗費在這個上面去,誰也沒有太多精力和韌勁去拜讀和朝圣一部經典。 有人會否定目前漫威在電影行業的成功和統治力,但我們又必須承認漫威對電影審美的過渡統一(或者說扭曲、荼毒),當觀眾不再對經典奉若神明,我們又如何去期盼一部部偉大電影的出現呢?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1年華納兄弟出品 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漫威和迪士尼身上明顯不允,千禧年后,IP的泛濫使用的確是讓電影的國際化和市場變得更好,但這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電影可能已經變得不被尊重,原著的熱銷大賣、演員的走紅高薪、IP的不斷榨取,電影本身的魅力在逐步降低。 中國什么時候,再有“偉大的電影作品” 當然也有人會說:“既然難出現,不妨就搬過來重新上映,畢竟錯失大銀幕的經典影片實在太多了。” 經典再現看起來似乎是條出路,《海上鋼琴師》的內地上映又一次取得成功,經典影片進入或再次回到內地大銀幕肯定是好事,但這對于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并不會起到實質的幫助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會把經典影片在內地的引進及重映變得更功利和世俗。 偉大的電影如果只能通過“重映”回到銀幕,這既尷尬又顯得另類,畢竟當下的大部分觀眾想完全理解多年前電影,那條歷史鴻溝是不那么容易逾越的。 回到我們更關心的中國電影上,我們還能再現曾經出現過的曙光亦或輝煌嗎? ▲《活著》1994年張藝謀 畢竟我們還是拍出過像《霸王別姬》《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多部可以被定義“偉大”的電影。 其實如果把條件和要求稍微放低一點點,這幾年中國內地所拍攝的《我不是藥神》《芳華》《老炮兒》,包括還在上映的《少年的你》,都可以視作目前中國無限接近“偉大”的電影。 雖然這些電影會因為一些特殊因素和偉大電影有這樣和那樣的差距,但可見中國目前仍然具備能力、機會、題材和信心向著偉大的電影在努力。 無法回避和必須要接受的是,無論是現在的好萊塢,還是目前的國內,政治正確和審查制度都會阻礙偉大電影的誕生,別看現在韓國和印度電影在國民劣根性和社會現實問題的批判上做得很好、走得很穩,但這些電影從本質,哪一部的目的又會徹底的不包含盈利性質呢? 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和1994年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贖》,在上映期間都沒有盈利,甚至撲街賠錢很厲害,但并沒有妨礙這兩部影片成為偉大的電影。 電影可能真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這種遺憾也包含了普通觀眾對“偉大”的不接受和不認可,這種問題的解決,可能真是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多的勇氣、足夠多的耐心、足夠多的精力去投資、拍攝、制作、發行并鑒賞這些影片。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原創很遺憾,我們正在和“偉大的電影”漸行漸遠-全台最好玩的娛樂城】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