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石嘴山篇:娛樂城投注網

時間:2023-12-05 19:40:24 作者:娛樂城投注網 熱度:娛樂城投注網
娛樂城投注網描述::原標題: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石嘴山篇 編者按 黃河是流動的歷史。我們生存于長河兩岸,感受著時代奔騰不息的脈搏。 從東經98度、北緯35度黃河源頭,到東經119度、北緯38度黃河入海口,這條全長約5464公里的河流一刻不停地沖刷著中華文明記憶,映照沿岸變遷與深刻變革。 當時空坐標定格于這條貫穿中國、“幾”字型大河的西北一隅,因賀蘭山與黃河交匯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的石嘴山市,正在以創新型山水園林工業城市的形態持續“生長變化”。 堅持黃河與賀蘭山一體保護一體治理,石嘴山人切實肩負起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責任,努力推動黃河石嘴山段在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作樣板。 筑好生態巢,才能引得百鳥來。隨著生態環境變好,大量水鳥來到平羅天河灣棲息、繁衍。 讓母親河健康 讓父親山安寧 翻過濕地蘆葦,還是濕地蘆葦。 金波四濺,鳥鳴啁啾,自然的生靈在風中歡歌,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蒼山如海,夕陽如夢。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似從天上來,橫亙天云之間。 11月17日,石嘴山市惠農區濕地草原依偎在黃河的臂彎中,初冬送走了它春夏時滿目皆綠、潤人心田的塞上江南景致,帶來了山河共舞、落日孤煙的豪氣與自在。 寧靜祥和生態圖景的背后,是力度空前的生態治理。 近年來,石嘴山市把“生態立市”的理念融入血液中、深入骨髓里,堅持黃河與賀蘭山一體保護一體治理,仔細算好“政治賬”“經濟賬”“生態賬”,持續推進黃河、沙湖、星海湖、三五排和水源地生態保護,努力打造“賀蘭山生態長城”。 截至10月24日,大武口區、惠農區完成37個河湖水域岸線的底圖制作、岸線邊界、管理范圍、保護范圍預劃等工作;平羅縣完成25個河湖水域岸線劃界確權工作的75%。 以“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為抓手,惠農區著力破解河湖治理管護難點。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清理整治河湖“四亂”,梳理“四亂”問題31件,到今年10月下旬已完成整改28件。 驅車在賀蘭山蜿蜒山路盤旋,看不到昔日排隊載煤的運輸車輛,看不到煤灰遮天蔽日的景象,石炭井廟山附近的渣山已變為層層疊疊的“梯田”。 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蓄水、保土、植綠,一度因挖煤而千瘡百孔的礦區主色調不再是黑色,漸漸覆蓋植被,有了生機。 鏡頭轉到大武口區“賀蘭山下第一村”龍泉村。 金葉榆燦爛奪目,側柏層次分明,火炬樹熱情如火,樹木簇擁靜臥的村莊。目力所及,多年種植、留有歲月痕跡的深綠內外,是一環又一環新生的色彩。 通過發展鄉村游,龍泉村激活了發展的內生動力,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賞農家景、品農家情的產業發展新形式方興未艾,村民人均增收2200元。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是講好‘黃河故事’的關鍵。”石嘴山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工作人員表示,該市大力發展工業旅游、生態旅游、民宿游等新興業態,把黃河的生態財富、文化財富轉變成石嘴山人民的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和民生福祉。 離開發展談環保,是緣木求魚,離開環保談發展,更是竭澤而漁。 今年,石嘴山市嚴格落實“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辦法,倒逼落后產能淘汰、“僵尸企業”退出、低效企業轉型轉產,著力打造綠色發展的創新型生態園區,同時,全面開展零直排示范區建設,從根本上治理污染,守住一片藍天、一方清水、一脈青山。 “全市認真謀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共11大類40余個項目,包括三五排流域溝湖連通補水凈化工程、惠農區黃河文化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石嘴山市入黃排水溝人工濕地及水質提升工程、平羅工業園區及石嘴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等,為黃河流域石嘴山段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石嘴山市水務局工作人員說。(記者 朱立楊) 四排口治理工程實施后,黃河主河道由距離濱河大道最近的20米擴展到2公里,真正為老百姓生命財產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銀河村:一泓碧水潤朔方 初冬暖陽,肆意灑落。 石嘴山市惠農區禮和鄉銀河村,收割完莊稼的農田里,殘留的秸稈在陽光下折射出金黃色的光芒。 道路兩旁的景觀湖一洼接一洼,波光粼粼,湖邊金黃色隨風搖擺的蘆葦、淺褐色挺立著的蒿草,由低到高,由淺到深,像一幅油畫。一群灰色野鴨,時而“撲棱棱”扇動翅膀低空飛行,帶起串串水花;時而鉆進水里捕捉小魚,怡然自得。 銀河村北臨黃河,村里濕地湖泊眾多,生態環境優美,是石嘴山市2018年美麗家園試點村。近年來,村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優勢,以田園、綠色和生態為切入點,通過“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打造銀河灣生態休閑旅游度假村,以此實現鄉村振興。 綠皮火車變餐廳 銀河村銀河灣廣場四周,3家火車皮餐廳引人注目。 “石嘴山以前是煤炭城市,現在已轉型升級。這些改造成餐廳的綠皮火車曾經是煤炭運輸專列。”銀河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學峰告訴記者,用火車皮改造餐廳,既能保護工業遺產,還能形成新的文化亮點。 “銀河灣八大碗農莊”餐廳已開始試營業。餐廳老板孫會芝,今年49歲。“小時候,全村人在黃河邊謀生,除了種地,就是在河邊放羊、放牛,日子沒啥奔頭。”在外跑了十幾年運輸,孫會芝難舍故土,2003年回鄉搞起了養殖業。 今年,看到銀河灣廣場火車皮餐廳的商機,孫會芝就想,何不將自家種的瓜果蔬菜,養的雞、羊搬上餐桌,自己當老板? 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孫會芝如愿以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村的生態環境好,致富項目多,我對未來有信心!” 王學峰告訴記者,銀河村已經在黃河邊上的萬畝天然濕地草原合理利用區內,保護性開發了沙灘排球、騎馬射箭、婚紗攝影等旅游項目。今年端午節假期,村里接待游客1萬人次。 “空殼村”變產業村 24歲的退伍軍人柏波,是銀河村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退伍后,他回鄉搭起溫棚種植無花果,父母搞牛羊養殖,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的無花果大棚里,一株株無花果樹長勢喜人,淡紫色的無花果散發著陣陣果香。“無花果生長周期短、見效快,今年靠7畝無花果,收入近10萬元。” 銀河村過去是個“空殼村”。近幾年,村里引進了10萬噸中央糧食儲備庫項目、原草羊業項目等,在鄉村旅游、經果林等產業的帶動下,村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該村集體收入排名惠農區前三名,村民人均年收入由過去的7000元,增長到現在近2萬元。 “我們的好日子,離不開母親河的饋贈!她好了,我們才能好!”王學鋒說。(記者 田麗/文 姜盼/視頻) 黃河安瀾 百姓安寧 “‘龍口’截流合龍難度極大,僅砼四面體就用了300多個。”站在黃河石嘴山河段平羅四排口河道治理工程25號丁壩邊,喬建寧看著新砌護的河道里奔流向前的黃河水,感慨頗深。 “你看,現在河道是經過治理工程建設的,而腳下的這塊地才是以前黃河水流經的主河道。”在石嘴山市水務系統工作20多年,四排口河道治理工程深深烙在喬建寧心中。 黃河流經石嘴山市長達108公里,黃河水成為當地農業灌溉、城市綠化、工業生產用水等方面的“滋潤源”。 然而,由于黃河流經石嘴山河段為沙質游蕩性河道,黃河水流河床始終搖擺不定。“塌岸毀田現象常有,汛期防汛壓力很大。” 2015年,作為國家確立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在中衛、吳忠、銀川和石嘴山市10個縣區開工建設,涉及石嘴山河段建設項目共16個標段,工程治理總長度26.749公里。其中,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通伏鄉通伏村濱河大道東側的四排口河道也被列入治理工程。 “四排口治理工程最難的是要將凸形河道取直,對原主河槽進行截流,對新開挖的河道實施控導。”在近10米深的黃河水中,要將3.7公里長的凸形河道取直,實現黃河水截流控導,技術是一道難題。 請專家實地考察,制定方案現場論證……2017年8月3日,四排口治理工程開工建設。作為工程建設單位現場負責人,喬建寧始終堅持在崗,每晚到家已是深夜。“建設場面很壯觀,幾百輛施工車來回穿梭,從施工工地到濱河大道排成了約5公里的長龍。”喬建寧說。 2018年3月14日,是喬建寧參與四排口治理工程最難忘的日子。“‘龍口’成功截流合龍,這可是寧夏治黃史上第一次實現黃河水在沙質游蕩性河床順利截流。” 2018年6月30日,總投資9291萬元的四排口治理工程完工,新建和維修加固丁壩26座,開挖導流引河1.8公里,工程總長4.59公里。 黃河安瀾,百姓安寧。“工程實施后,黃河主河道由距離濱河大道最近的20米擴展到2公里,真正為老百姓生命財產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喬建寧說。(記者 馬照剛) 自然生態良好是城市最好的“名片”,今年,石嘴山市大力開展城鄉綠化美化、黃河生態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 滔滔黃河水 引來好日子 初冬暖陽,曲水環繞。 11月17日,平羅天河灣濕地公園里,成片的檉柳林將淺灘染成金色,上百只白鷺悠然嬉戲…… “每到5月,鷗鳥翔集起舞,魚戲蓮葉間,蘆葦隨風蕩漾……”平羅天河灣濕地公園負責人說。 沿著吊橋一搖一晃地走上觀鳥臺,黃河呈帶狀緩緩延伸向遠方。 “過去,這里除了爛草灘就是鹽堿地,全是土沒有路,冬春季節一刮風,黃沙漫天,眼都睜不開。”在天河灣工作近20年的護林隊隊長胡月朝說。 平羅縣地處寧夏沿黃經濟區,黃河橫穿縣域43.5公里。平羅天河灣濕地公園前身是平羅縣黃河濕地保護林場,位于黃河平羅中段的核心區域,是黃河寧夏段珍貴野生魚類重要的棲息、繁衍地。 近年來,平羅縣以黃河生態資源保護與修復為抓手,相繼在林場組織實施濕地水系連通、綠色廊道、植被恢復、科普宣教等工程建設。 “我們引進了抗旱抗鹽堿、生長周期長的魯檉一號進行實驗種植,大獲成功,現在已成為場區主打樹種,光今年就新栽植了2500余畝。”胡月朝說。 隨著生態環境變好,大量的水鳥來到天河灣棲息、繁衍。據統計,天河灣濕地公園內有黑鸛、中華沙秋鴨、小鴇等23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魚類3目5科25種。 驅車駛向12公里外靜臥在黃河西岸的平羅縣高仁鄉六頃地村,瓜菜大棚里,工人們正忙著整田施肥。 “以前黃河邊塌方嚴重,上世紀80年代末,種了幾輩子的地因為一次塌方毀于一旦,2畝地的西瓜沖到了黃河里。”今年65歲的張海山說。 后來,張海山一家人遷移到毛烏素沙漠邊緣開荒,在鹽堿地上鋪上厚厚的沙子,引進黃河水慢慢種出了莊稼。 西瓜越種越甜,規模越做越大。張海山成立樂海山沙漠西瓜專業合作社,面積從上千畝到兩萬畝,溫棚從4座到55座,一年四季有瓜果上市,帶動200余戶農戶和移民種植沙漠西瓜,村民人均純收入1萬余元。 通過多年治理,這片鹽堿嚴重、風吹沙起的荒涼之地,在黃河水的潤澤下已成為土地肥沃、瓜菜飄香的“金土地”,黃河也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幸福河”。 2019年,平羅縣通過深入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拆除違章建筑22處、房屋2800余平方米、圈舍4850余平方米,整修河湖岸線11.1公里。(記者 李良) 黃河流經石嘴山市長達108公里,黃河水成為當地農業灌溉、城市綠化、工業生產用水等方面的“滋潤源”。(資料圖片) 圖片均記者 王鼎 錢建忠 攝 短評:寄美好生活于山水間 同樣一片土地,過去是鹽堿化嚴重、風吹沙起的荒涼之地,現在是水草茂盛、水鳥鐘愛的棲息地;同樣生活在黃河邊,過去靠開墾河灘地過活,現在靠鄉村旅游,日子紅火;同樣一條山路,曾經煤灰遮天蔽日,現在滿眼盡綠。這些對比不是想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平羅天河灣濕地公園、石嘴山市惠農區禮和鄉銀河村和賀蘭山下。 都是“靠水吃水”“靠山吃山”,有啥不同?其實很多人都明了其中原因:“吃法”不同。 掠奪破壞式的“吃法”,看似一時獲益,但竭澤而漁終將無魚可吃。曾經因破壞生態而遭到的報復已經一再警示我們:以環境為代價去追求一時的發展,得不償失,更是對子孫后代不負責任。換個思路,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立足自身實際,那么,不管是種植經果林、發展采摘經濟,還是開發生態產品、推動鄉村旅游……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每個富有特色的發展路子都能獲得可觀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如今,從鹽堿荒地變成豐收寶地的變化正在更多的地方上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就是答案。 清風明月入我心,近水遙山皆有情。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賀蘭山是我們的父親山,老百姓所期盼的美好生活中,他們的位置不可替代。從每個人做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決心更大、行動更自覺,才能更好守護好這一方山水、守護好我們的幸福生活。(張向陽) (責編:趙茉鈺、寬容)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石嘴山篇-娛樂城投注網】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